今年上半年全國醫藥工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業內專家認為,國內醫藥市場供求穩定,產銷平衡,主要得益于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多項政策出臺并實施,為醫藥行業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極大地拉動了醫藥市場需求。
運行呈平穩增長態勢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醫藥運行呈平穩增長態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產銷穩定增長。1~6月,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9%;工業銷售產值5644.1億元,同比增長24.8%。在工業銷售產值中,化學原料藥和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分別完成1029億元和157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和19.4%;中成藥制造業和中藥飲片加工業分別完成1107.2億元和31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6%和38.1%;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業完成571.5億元,同比增長35.2%;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分別完成500.9億元、29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26.3%。
出口快速增長。規模以上醫藥工業1~6月實現出口交貨值605.8億元,同比增長28.3%。其中,化學原料藥和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分別完成233.2億元和5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和28.2%;中成藥制造業和中藥飲片加工業分別完成20.4億元和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6%和11.5%;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業完成78.2億元,同比增長48.1%;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分別完成153億元、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5%、25%。
利潤大幅上升。規模以上醫藥工業1~5月實現利潤470.2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化學原料藥和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分別完成78.9億元和14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4%和30%;中成藥制造業和中藥飲片加工業分別完成86.1億元和1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8%和57.4%;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業完成62.8億元,同比增長63.4%;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完成18.1億元,同比增長31.2%;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完成40.3億元,同比增長20.4%。1~5月,規模以上醫藥工業虧損企業累計虧損22.1億元,同比下降2.1%。
投資平穩增加。1~5月醫藥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2.4億元,同比增長28.3%。
驅動增長的主要因素
業內專家認為,助推行業增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國內需求快速增長。今年是貫徹落實新醫改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承上啟下的第二年,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等配套改革工作將陸續進入加快實施階段,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和基本醫療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以及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促使國內醫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09年我國人均用藥金額達到573元,比2008年增長25%。預計2010年仍將保持這一增速。
其次是醫藥出口企穩回升。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醫藥出口增速減緩,全年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僅為10.7%。但從2009年8月開始,出口增速出現回升,今年以來繼續延續了回升的勢頭,達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這也充分體現了全球藥品需求的剛性特征。主要出口產品價格穩中有升,為擴大醫藥出口創造了條件。
三是銷售利潤率提高。根據相關信息分析,在市場需求普遍增長的同時,很多企業抓住機遇,擴大了新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一些創新藥物陸續投放市場和產生效益,對全行業產品結構調整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醫藥工業的影響目前正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好轉和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而逐步消失,得天時地利之優勢,其市場潛能得以有力釋放。然而,業內專家仍提醒,有些不利因素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一,新政策影響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基本藥物招標采購和藥品價格管理的相關政策也將陸續出臺,7月1日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新標準全面實施,新版GMP標準進入最后的審批階段,這一系列政策都將對醫藥工業的發展和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
第二,藥品降價的壓力大。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新醫改的一個重要目標。除了集中采購帶來的藥品價格逐年下降,今年藥價虛高的問題再次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一些加強藥品價格管控的政策也在制定中,藥品價格有進一步下調的要求。
第三,生產成本上升。在通脹預期背景下,糧食、化工產品、水、電、汽等原(輔)材料和動力價格均呈現上漲勢頭。為滿足新版GMP標準和新的廢水排放標準要求,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實施技術改造,將顯著提高運營成本,很多企業還將面臨籌資的壓力。
第四,產能過剩使市場環境趨于惡化。在資本充裕的條件下,受利益驅動,近年來一些企業無視國家產業政策,違規盲目新上建設項目,使包括維生素C、青霉素在內的很多產品產能嚴重過剩,惡性競爭嚴重,價格不斷下滑,損害了整個產業的利益。
促進發展的建議和措施
為使我國醫藥行業在健康的軌道上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等有關部門,針對醫藥行業下一步重點工作和發展趨勢提出意見和建議。
制定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強自主創新,促進新品種、新技術研發,推動兼并重組,培育大企業集團,加快技術改造,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組織編制《醫藥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動員各方力量參與,總結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狀況,科學確定"十二五"發展的目標任務和發展重點,有效指導我國醫藥行業今后五年的發展。
加強基本藥物行業管理工作。開展基本藥物生產和儲備供應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各地醫藥工業主管部門一道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全國各地的基本藥物招標采購,支持中標企業抓緊生產,督促中標企業按要求生產基本藥物,確保供應。
加強行業統計工作。支持地方醫藥工業主管部門加強統計體系建設,投入力量,理順關系。加強與重點聯系企業的溝通交流。擴大統計信息網上直報的范圍。做好統計信息的分析整理,推進各地溝通和交流經濟運行情況,促進醫藥行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